洛字的意思
洛的部首 氵部 洛的部外筆畫6畫 洛的總筆畫 9畫
洛的繁體部首水部 洛的五筆ITKG 洛的結(jié)構(gòu)左右
洛字怎么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查三畫氵字部,再查六畫找到洛字和與之對應(yīng)頁碼到該頁即可; 拼序查字法先查音序l,再找音節(jié)uo,第四聲中找洛字對應(yīng)頁碼到該頁即可。
洛字小學(xué)生組詞
洛字取名大全倍洛洛陽星洛童洛
洛的筆順丶丶一ノフ丶丨フ一
洛字意思
洛字基本字義解釋
洛
⒈ ?〔洛河〕水名,在中國陜西省。
⒉ ?〔洛水〕水名,源于中國陜西省洛南縣,東流經(jīng)河南省入黃河。古作“雒”。
洛的異體字
造字法
形聲:從氵、各聲
洛的英文翻譯
river in Shanxi province; city
洛字組詞
東洛 洛濱笙 洛英 洛禊 洛陽鏟 洛夫 作洛 怨洛神 洛學(xué) 洛派 洛杉磯 洛林 河洛 洛尾 鐵洛
洛字取名的寓意
洛字取名寓指落落大方、秀外慧中、賢惠之意。中性字,用字頻率為百分名字中使用了848次,點擊查看洛字起名
洛字取名的含義是什么:
洛字取名義指可愛,陽光,賢淑之義;
洛配什么字最好
起名洛配什么字最好?洛配什么字最好男孩可配署、輯、局、倞、鏢等字起名大氣好聽的。女孩洛字配什么字好聽可配漣、囡、湞、瀏、彗等字起名最好聽。
與洛字搭配的最佳男孩名字
與洛字搭配的最佳女孩名字
洛字含義詳細解釋
洛的意思詳解
◎ 洛 luò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水,各聲。本義:水名。指洛水)
(2) 同本義 [Luo River]
洛,洛水,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,東南入渭?!墩f文》
(3) 北洛河。發(fā)源于陜西省定邊縣,東南流經(jīng)志丹、洛川、蒲城等縣
(4) 洛河發(fā)源于陜西省雒南縣華山東麓。本作“雒”。如:洛神(洛水女神洛嬪);洛浦(洛水之濱。傳說這里是洛神出沒處)
(5) 洛陽的簡稱 [Luoyang]
洛字意思康熙字典解釋
洛【巳集上】【水部】 康熙筆畫:10畫,部外筆畫:6畫
〔古文〕洜《唐韻》盧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力各切,音落?!洞呵铩ふf題辭》洛之爲(wèi)言繹也。言水繹繹光耀也。
又水名?!稌び碡暋芬谅鍨e澗?!肚皾h·地理志》洛水,出弘農(nóng)上洛縣冢嶺山,東北至鞏縣入河?!渡胶=?jīng)》讙舉之山,洛水出焉。
又雍州之浸?!对姟ば⊙拧氛氨寺逡?,維水泱泱?!吨芏Y·夏官·職方氏》正西曰雍州,其浸渭洛?!对]》洛出懷德。
又蜀有洛水?!渡胶=?jīng)》岷山之首曰女幾之山,洛水出焉。《水經(jīng)注》洛水,出廣漢郡洛縣漳山。
又東??び新逅??!端?jīng)注》水出太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。
又洛陽,地名?!兑唤y(tǒng)志》洛陽,成周之地。漢爲(wèi)郡。宋初洛陽,河南二縣置。明屬河南府。
又洛南縣,屬西安府,本漢上洛。洛川縣,屬延安府,本漢鄜延。俱見《廣輿記》。
又洛洛,水溜下之貌?!渡胶=?jīng)》爰有淫水,其淸洛洛。《註》淫與瑤同。
又與絡(luò)同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洛誦之孫聞之瞻明?!对]》誦,通也。苞絡(luò)無所不通也。
又《韻補》葉盧谷切,音祿?!恶R融·廣成頌》面據(jù)衡隂,箕背王屋。浸以波溠,濥以滎洛?!额惼吠ㄗ黯?。○按《周禮註》,漢以火德,王忌水,攺爲(wèi)雒。魏復(fù)攺雒爲(wèi)洛。
洛是什么意思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洛【卷十一】【水部】
水。出左馮翊歸德北夷界中,東南入渭。從水各聲。盧各切〖注〗?jīng)?,古文?/p>
說文解字注
(洛)洛水。出左馮歸德北夷畍中。東南入渭。左馮翊三字、當(dāng)作北地二字。前志北地郡歸德下。洛水出北蠻夷中。入河。入河者、入渭以入河也。此揔舉其源委也。左馮翊褱德下曰。洛水東南入渭。此言其入渭之處也。許之例。舉源地、不舉委地。然則當(dāng)云出北地歸德無疑矣。今甘肅慶陽府安化合水二縣、漢歸德地也。今陝西同州府朝邑縣有懷德城、漢縣也。?地志云。洛水源出慶州洛源縣白於山。方輿紀(jì)要曰。洛水出慶陽府合水縣北二十里白於山。東北流經(jīng)廢洛源縣。又經(jīng)保安縣、安塞縣、甘泉縣、鄜州。又南經(jīng)洛川縣南、中部縣東、而沮水入焉。沮水自中部縣子午嶺東南流而入於洛水。卽說文?水、出北地直路西、東入洛也。自是洛水亦兼沮水之稱。又南流經(jīng)宜郡縣。過耀州。合漆水。歷三原縣、富平縣、白水縣。又東南流經(jīng)澄城縣、同州府。至朝邑縣南入渭水。水道提綱云。舊合渭入河。自明時改流。徑入河。不南入渭。今洛口南去渭口。三十里。按水經(jīng)注本有雍州洛水篇。今亡之矣。禹貢道渭節(jié)謂之漆沮。職方雍州其浸渭洛。小雅瞻彼洛矣傳曰。洛、宗周之浸也。左傳、國語皆云三川震。韋、杜以涇渭洛爲(wèi)三川。從水。各聲。盧各切。五部。按雍州洛水。豫州雒水。其字分別。自古不紊。周禮職方。豫州、其川熒雒。雍州、其浸渭洛。逸周書職方解、地理志引職方正同。雒不見於詩。瞻彼洛矣傳曰。洛、宗周浸水也。此職方氏文也。洛不見於左傳。傳凡雒字皆作雒。如僖七年伊雒之戎、宣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是也。淮南墜形訓(xùn)曰。洛出獵山。據(jù)高注謂雍州水也。雒出熊耳。據(jù)高注謂豫州水也。漢地理志弘農(nóng)上雒下云。禹貢雒水、出冢領(lǐng)山。東北至鞏入河。豫州川。盧氏下云。伊水、出熊耳山。東北入雒。黽池下云。榖水、出榖陽谷。東北至榖城入雒。新安下云。禹貢?水、在東南入雒。河南榖成下云。禹貢廛水、出朁亭北。東南入雒。此謂豫州水也。左馮翊褱德下云。洛水、東南入渭。北地歸德下云。洛水、出北蠻夷中。入河。直路下云。沮水、出東西入洛。此謂雍州水也。已上皆經(jīng)數(shù)千年尙未誤者。而許書水部下不舉豫州水。尤爲(wèi)二字分別之證。後人書豫水作洛。其誤起於魏。裴松之引魏略曰。黃初元年。詔以漢火行也?;鸺伤?。故洛去水而加隹。魏於行次爲(wèi)土。土、水之牡也。水得土而乃流。土得水而柔。故除隹加水。變雒爲(wèi)洛。此丕改雒爲(wèi)洛、而又妄言漢變洛爲(wèi)雒。以揜己紛更之咎。且自詭於復(fù)古。自魏至今皆受其欺。周禮、春秋在漢以前。誰改之乎。尙書有豫水、無雍水。而蔡邕石經(jīng)殘碑多士作雒。鄭注周禮引召誥作雒。是今文、古文尙書皆不作洛。鄭、蔡不擅改經(jīng)文也。自魏人書雒爲(wèi)洛。而人輒改魏以前書籍。故或致數(shù)行之內(nèi)雒洛錯出。卽如地理志引禹貢旣改爲(wèi)洛矣。則上雒下曰禹貢雒水。不且前無所承乎。若郊祀志汧洛從水。後文宣帝以四時祀江海雒水。成王郊於雒邑。字皆從隹。又當(dāng)時二字確然分別之證也。